独立新闻在线【松声竹韵/邓晓璇专栏】在2010年预算案前几天,全国总稽查报告出炉,政府部门一堆糊涂账、滥账、乱买、乱花钱的做法又摆在公众眼前。由于恰逢马华公会特大、新首相的第一次预算案等要闻,很明显地,今年有关稽查报告的新闻或评论无法抢到很多新闻版位。
纳税人的钱被政府官员乱乱花不是新鲜事,今年有了像巴生港口自贸区这宗125亿元丑闻,政府部门那些涉及数千或数万元的贪污舞弊疑云,可说是小巫见大巫。
在 巴生港口自贸区案中,令人哗然的其中一项舞弊事件就是Kuala Dimensi私人有限公司竟然在基建工程都还没有动工的情况下,便向巴生港务局征收5570万元的电供基建设施收费,港务局对于预支的款项还真“慷慨 ”,可惜,社会福利局对于那些依靠福利金过活的人士,就没有如此效率了。
回顾2006年稽查报告中的“经典疑案”(至今还未有人被对付、未结案,故称之疑案),青年体育部用了5700元购买市价50元的千斤顶。
今年,乱买、乱花钱的大宗案包括槟城浮罗山背玛拉高级技职学院用8万4640元购买两部手提电脑,还有,它们花费208万元购买了感应软件后,却将它束之高阁。其它的奇账怪案,各位看官可以从新闻中查阅。
究竟政府官员采购程序是怎样?哪里出错?公开招标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吗?
是串谋、失责,还是无知?
针对那些涉及庞大款项的工程项目,透明化的公开招标,可以最大限度地让政府有机会货比三家,确保公家的钱,花在正确的材料、缴付给有经验、有素质的承包商。
一 般上,政府部门的采购是由县署官员或财政署官员审核签准,一定价格在限定范围内的物品,往往取决于三个报价单。假设你任职于某个政府部门,要负责订购10 台电脑打印机,你应该要向至少三个供应商领取报价单,对比各供应商打印机的型号、功能、市场价等等,然后将物有所值的报价单呈交给负责审核批准的官员。
稽查报告中最常出现的用巨款购买与市价不符、品质低劣的物品的情况,可能是由于下列原因所导致:
(一)采购人员只与一家相熟的供应商接洽。当中可能涉及双方有意串谋,让大家从中谋利;也有可能是采购人员基于对供应商的单方面信任,而没有查询市场上其它价格。
(二)采购人员或审批官员可能从三个有“特别关系”的公司取得报价单,与他们暗中商量,轮流排队,将采购合约颁给他们。
(三)这个市场上一个人/一个集团拥有多家公司并不出奇,采购人员可能领取三个同属一个老板的报价单,有意或无意地让同一个人赚钱。
(四)负责审核签准采购事项的官员有“质疑”的责任。问题出现时,有可能负现签准的官员,基于对采购人员单方面的信任,而没有多加追问、多加怀疑其价格可能与市价不符。
(五)此外,负责审核的官员也可能根本不具备有关打印机的知识,也不懂得如何质疑,才让采购人员有混水摸鱼的机会。
(六)一些物品的品质或服务素质无法从报价单中反映出来。一分钱一分货,“价低者得”的规则,很可能会换来劣质的成品或服务,其后果可能是必须赔上更多金钱。
许多工程没有公开招标
严 格来说,一个15人的办公室是否真的需要十部电脑打印机?熟悉电脑运作的人可能知道,一部电脑打印机可以供好十个人共用。一般上,很少出现每一个人、每一 刻都在打印的况状。“一人一台打印机”往往是浪费资源、浪费能源(使用率低的打印机长期处于候机状态,造成电源流失),这就是不良规划所造成的浪费。
当然,上述采购案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政府还有许多工程在没有公开招标的情况下,发放给那些没有经验、不符合资格、没有能力的承包商, 才会导致原有的承包商收钱后无法完工交货、政府需委任新承包商再赔钱的增本误时事件一再发生。
正如稽查报告中所提及的,怡保—万挠双轨铁路就因此损失了11亿4000万元。槟城浮罗旧路拉直及加宽工程也因原任承包商延宕,迟迟无法完工,中央政府才通过竞标,另外委任承包商接手,结果,导致这项工程成本增加46%,从5600万元增加到8200万元。
纵观以上所述可以得知,政府部门有没有特别的采购、拨款程序是一回事,而负责的官员是否了解程序、要不要跟随程序、有没有责任感去避免上述漏洞,有没有能力完成“价廉物美”的交易,很显然地又是另一回事。
县官曾称不过问拨款用途
不 久前,雪州能力、公信与透明特别遴选委员会(SELCAT)在召开听证会,调查去年308大选前雪州议员在短短三个月内,花光2008年整年的拨款。从听 证会县长们的对答中,可以一窥而知官员对待公款的心态。例如:鹅麦县副县长达希尔指出,他认为所谓的选区拨款其实就是州务大臣拨款,并交由州议员全权处 理,县属官员只管付钱,从不过问拨款的用处和去向。
当时,雪州议长邓章钦马上指正:“根据程序,各县属每年拟定财政预算后,就会提呈给相关行政议员,再交由大臣与行政团队拟出年度财政预算案。财政预算案必须提呈州立法议会寻求通过,一旦被州立法议会接纳且通过后,大臣才分配拨款给各县属,由各县属分发给当地的州议员。”
总稽查司交了报告就算交了差,但是,如果查出问题,却不去解决、改善,甚至连国会也不讨论,那么,我们为何还要花钱进行稽查?别忘了,所谓稽查,是稽查司选择性、抽样进行审核账目,天知道,还有多少宗比这些曝光的问题还严重的案件?
针对稽查报告揭露的种种弊端,本来是反贪污委员会(如今还有谁敢奢望反贪委采取行动?)出场的时候,回想上述县长官爷们玩忽职守的心态,再想想从雪州反贪污委员会大楼坠楼身亡的赵明福,首相换了又换,令人不禁要问,怎么满是腐朽药材的失效汤却没人舍得倒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