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于2008年7月2日刊登于星洲日报言路版
星洲日報於6月29日星期天出現兩則相映成趣的新聞。首先是全球暖化加劇,北極融冰加速,甚至可能在今年9月完全變成汪洋,北極熊將連立足之地也沒有。
接著在副刊有這樣的消息。法國的巴黎、里昂早在3年前,就開始領先帶動交通革命,在市內設立自助式腳踏車網。兩個城市分別有750個租借點和200多個腳車租借點,為全市提供數千多輛腳踏車,人們可以在A點租了腳車,騎到C點還車。
據報導,里昂的一氧化碳排放量減低了,汽車流量也減少了4%。而這股交通革命的熱潮正蔓延到美國的華盛頓、紐約。
隨著檳州州議員鄭雨周最近騎腳車周遊列國為慈善團體籌體,也讓筆者對於在市內騎腳車蠢蠢欲動。偶爾和朋友聊起都愛隨口問:“假如市內增添腳車專用道,你會騎腳車到處走嗎?”
收集到的回應大多如下:“看去哪裡… … 如果距離很遠就很難了……”、“這邊天氣那麼炎熱,常常突然下雨,怎麼可能?”、“市區很多車,很危險。”看來,若要在大馬城市地區鼓勵人們以腳車代步,除了面對硬體設施不足的問題,我們還需以各種宣傳手段、獎勵方法,來鼓勵人們改變生活習慣。
大馬各大城市的交通規劃本來就缺乏“人性化”,除了一些主幹道路設有電單車通道,在很多地方, 別說巴士道、腳車道,就連像樣一點的人行道都付諸闕如。
從道路規劃的角色來看,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看出政府要討好哪些階級的人民。當官的出入大房車、有司機載,添油、還過路費又不需要他們掏腰包,這些人就算懂,但誰又能真正體會公路使用者的痛苦?
就拿人行道來說,如果城市規劃者能在車來車往的路旁設計出具分隔欄、寬敞、夜裡通明的行人道,相信電單車攫奪匪也沒那麼容易有機會下手。
如果有朝一日,大馬的城市能像中國、日本那樣,開闢巴士道、腳車道,改進公共交通系統,這才能彰顯施政者已經下定決心,大刀闊斧進行交通改革,不再害怕失去擁車一族的選票,這樣才能有效減少私家車的流量,也改善城市的空氣污染狀況。
若要大夥兒一同為了我們的生活環境改變一點生活方式,我們需要一群有誠意、有遠見、真正為國謀福利的領導人,以及願意為未來安全、健康、美麗的環境犧牲一點點個人自由的人民。
令人痛心的是,目前各政黨、政客繼續忙於私利、權位鬥爭,所擬定的政策也必將趕不上生活環境惡化的速度。希望這種烏煙瘴氣的政治氣候快快過去,而我們的民選領袖也應儘速回到為人民多思量的本位上。
1 comment:
修读城市规划的学生都知道和认同“道路规划应该人性化”这个概念。然而,读书和实践往往都是两回事。
我国的政治人物太过在意个人利益以致忽视大众利益和专业人士的建议。
难道除了政府,民众就没有发言和促使政府改变现况的权利吗?
在宣布汽油起价之前,是否应该先改善公共交通和设备呢?
没有,都没有。
我们只能任人宰割,无言问苍天啊!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