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13

救救海马,救救海洋 !


听说过海马吧? 翻开童话故事《美人鱼》的插图,总有海马相伴,所以,从小我就认为海马属于深海的,它是海底世界最美丽的动物之一。

在关于海马保育工作的专题刊登后,很多朋友和我一样雀跃:天啊!柔佛州的蒲莱河里有海马!!

海马是海龙鱼科家族成员,全世界共有33种海马,我国海域内就有其中的7种,在蒲莱河里的海马,是属于濒临绝种的黄金海马(Hippoc
ampus Kuda),初次在1852年被一名新加坡人于南马海域发现,身长在15公分以内,以河里的小虾、浮游生物为食。

柔佛州蒲莱河口地带生长着茂密的海草,是海马的温暖窝。但是,当地渔夫在80年代每天可以捕捉到40-100尾,到今天已没有渔夫以此为生,因为,海马身影已难寻。

20世纪开始,人类讨论物种灭亡问题的结论往往是:人类是物种的杀手!科学家对海马的第一份研究刚在1995年出炉,它们却开始面对失去生存环境的威胁。

蒲莱河岸的农业活动(园丘除草剂)、渔业活动(滥捕)、与新加坡港口竞争的TANJUNG PERLEPAS港口(为发展进行的填土、挖深海床)、中医补药,都牵引出人类发展如何与保护大自然共存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能视而不见,而是每一个想延续 生命的个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国目前没有专业的海马研究员,更甭说保育工作。约在2001年,一名来自丁加奴理工大学的海洋系华裔研究生,获得政府13万9千令吉的研究费用,千里迢迢到振林山驻扎,开始进行为期三年的海马生长习性、繁殖率等研究。

这位仁兄在后期将怀孕的“海马爸爸”进行人工培育,并于2003年11月,将250尾可爱的小海马放回大自然,可是在往后数个月的观察期显示,大部份人工保育的海马不知所终,每一次的捕捞都不超过20尾,这项保育研究即将宣布失败,令人闻之心痛。

这名研究生将在今年毕业。往后,海马的研究由谁或有谁来继续,都还是一个未知数,当然,一个物种的研究保育工作并不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有多少人能不计回酬愿意放下工作、学业,在退潮时,双脚踏入红树林河岸沼地,拖着鱼网,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网空”?

全世界被发现的海马有33种,其中七种就栖息在我国海域。蒲莱河内的黄金海马已被国际受保护海洋物生公约(CITES)列为“脆弱及资料匮乏(Vulnerable and Data Deficient)”。

遗憾的是,我国政府刚开始准备进一步把海马列为我国的受保护动物,在发展及拨款项目,哺育人类文明的森林、河流、海洋所得的“维修费”,往往比起城市内人工的花圃还差之千里。亡羊补牢,只能祈求老天怜悯无辜的后人,别让“羊群”跑光。

在无法抗拒发展洪流的情况下,我们还能为海马做的就是“搬家”,将蒲莱河口海草区未发现的海马迁移到其它相似的环境,其二、在蒲莱河上建筑“奎笼”,就地养殖及保育海马,但这需要投入资金、技术及人力。

我国政府有必要重新检讨目前的环境发展政策,尤其是改变环境评估报告(EIA)形同虚设的地位,修正快要可以摆进博物馆的环境保护法令及野生动物保护法令,重视多元物种保育工作,拨款增加物资人力,让环境保护工作更加系统化、专业化

欢迎参阅救救海马行动委员会网页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