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8

谁许给孩子一个未来?

www.thefreemedia.com

年半以前,笔者投身补习行列,接触了许多学习进度比较落后的小朋友,为他们行课业补习。这期间遇到许多事,一直觉得一定要写出来,将心中压抑着的、沉重的感慨与想法告诉更关心社会的朋友们。

补习在新山可说是小朋友们的课外活动。当时,笔者主要是为国文学习程度比较差的华小学生进行补习。在新山这个城市,大多数小朋友从小浸浴在以华语为主的新加坡传媒,可想而知,国文是一科只在书本及课堂上才接触的科目。

一个家中有孩子分别在高年级及低年级就读的家长跟我说:“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国文课本,连我都看不懂,不知怎样教。”

拿起最近两年才更换的国文课本,我暗吃一惊。不是因为我看不懂,当时我心想:天!怎会叫一年级的小朋友学那么多单句、复句、短文、马来成语!翻开国文课本密密麻麻的中小号文字,别说我这个成人看了觉得无趣,相信小朋友连拿来翻看图片的兴趣也没有。

新版的国文课本不再像我1985年进入小学一年级时,先以图片来学习单词,进而学习简单句字,高年级时才开始学马来理解文、语法、诗歌、马来成语。可以 说, 我挺享受学习国文的过程,或许是学习兴趣引发的动力,在小学打稳了基础,令我升到国文课相对减少的独中上学时,国文成绩还能保持在中上程度。

然而,现在的小学一年级,在上学年的考试, 就开始要小朋友记马来成语(Simpulan Bahasa)。当他们刚学会tidur是睡觉, ayam是鸡,接下来就要记tidur-tidur ayam!当我告诉他们后者的意思后,他们一脸疑惑的问:为什么不是“睡鸡”?为什么kaki ayam 不是“鸡脚“?而是 “光脚的人” 。 更可怕的是,在他们连基本的动词都还记不牢时,便开始要他们学Imbuhan, 比如:“meN”, “ber”, “peN ”等等, 不是简单的melukis, membaca, 而是需要转字的如:mamantulkan, memancarkan 等等… …别忘了,他们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

二年级的国文课本,出现更多从前低年级学生没学的词汇! 比如:diabadikan , perpaduan, kemakmuran, pengorbanan……很多时候,他们还必须使用在华文课还没学过的华文词汇来理解上述字词的意思。

写到这里,家里有小亲戚的朋友,不妨比较一下目前华小一、二、三年级的华文、国文及英文课本。一些出现在旧版四、五年级国文课本的词汇,目前已经提早出现 在新版一、二年级的国文课本。有时,我甚至心想,华小生到了三年级才学习华文成语,如果不是个别的学校有读经班,他们甚至不懂什么唐诗、宋词,凭什么叫他 们一、二年级就学马来成语、马来班顿?

更讽刺的是,教育部口口声声说国人英文程度低落,要怪,就要怪在他们自己身上。比较过小六检定考卷的人都知道,国文试卷(一)考试范围包括各种各样的语 法:成语、谚语、数量词、动词、介词、连词,加上试卷(二)需要写两篇百字作文。今年开始,英文才分出两张试卷,进行语法及作文考试。一个小六毕业的学 生,他或许知道“一束花”叫“sejambak bunga”, 但他还不会知道“a bouquet of flowers ”。英文作文的要求远远不及国文试卷那么有“深度”。

好好的国文科,怎会搞到小朋友个个面对国文课本、作业簿时,了无生气?我以为是我搞错了,我以为是我以前读的马来文不够深。在一个偶然情况下,我向一位相 识的小学校长说出了心里的疑惑。他竟然语重心长地跟我说:“是啊…现在华小老师几乎教马来文的时间还比教华文的时间长。我曾经向教育部反映过,指马来文只 是华小学生的学习及沟通工具,为何要像把每个华小生培养成马来文学家那样?老师教得苦,学生也学得苦,不过,教育部还是一意孤行。”

更可怕的是,他竟然说出这样一件事:“每年SPM、STPM, 很多华裔考生的成绩,国文科成绩和其它科目的成绩是不对等的,你说可能吗?他们可以用马来文回答那么多张考卷并考到A,竟然国文只是刚刚好及格,有的甚至 不及格。”接下来的话更惊人:“他们有意将华裔考生的国文成绩拉低,然后到处说华裔考生歧视马来文,故意不学好马来文……”校长的一席话,事隔半年,现在 想起来,还是让人难过及气愤。

我的学生当中,也有一些高年级同学,其中几个“佼佼者”,五、六年级了,却连二年级的马来文章也看不懂。我注意到这些个别科目程度低落的学生,他们的父母,父亲主要在新加坡工作,早出晚归,母亲为了督促子女的学业,选择当起家庭主妇。

其中一个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五年级的女生。她的母亲因为受教育程度不高,在女生还是一、二年级时,母亲还能从旁辅导,当时,女生的平均成绩还不算太差。到 了四年级开始,连母亲开始觉得应付不来,便安排补习老师。换了几个老师,成绩都不见起色。经过观察及了解,我发现除了马来文,女生对其它科目的学习兴趣还 是很浓厚的,数学的逻辑推理虽然很差,但多举例及解释,她还是能明白。问题在于,华小因课室不足而进行的大班教学制,加上后期成绩不好被编入“放牛班”, 老师们往往抱着“你们听得懂最好,听不懂我也没办法”的心态,令女生只好把课堂上不明白的东西带回家,当母亲解决不了时,久而久之,产生“不明白算了”的 心态。

回到她的马来文,我曾一度严厉地告诉女生:“上了中学,你所学的每科科目,都将变成马来文课本,你现在不学好马来文,到时你怎样理解那些课本?”

这是我所真正忧虑的。她在我眼中是个乖巧的女生,当时的我相信如果她能到以华语教学的独中学习,至少她还会听得懂生、化、物、史、地、商、数等等学科的基 础知识,总好过像我另一位已经在国中就读中一的学生,因为马来文不好,每天到班上就像鸭子听雷,搞到他的母亲天天不知如何是好。

我身边许多国立大学毕业的朋友谈过国中华裔学生被淘汰的经过,“全班40多个学生一起上中一,最后考到SPM毕业的只有10多个。”这样“惊心动魄”的淘汰过程,语言障碍的因素肯定占了很重要的部份。

我真的不愿意看到女生半途辍学的结果,我至今仍然相信,除去马来文在国中带来的语言障碍,她在华文中学至少听得懂,读得懂,写得出。从“母语为最有效的学 习语言”的立场来推断,独中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要帮助让更多出身自讲华语家庭的华裔子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取得最高学习效果,不会在国中可能面对 的语言障碍中断送自己的学习机会。

事实上,在新山也只有那么一间宽柔中学。遗憾的是,这所独中已经不再为需要母语教学的学生而存在。唯一最靠近新山的独中是笨珍培群独中。最后,我鼓起勇气 向女生的母亲表达我的想法,我试图想告诉她,除了国中,她还有其它选择,比如:独中教育。首先,这位母亲非常惊讶,她问我:“这里有华文中学吗?宽中?要 成绩很好的学生才可以进去的。”当我对她说,除了宽中,柔佛州内还有一些寄宿独中也办得不错。她想了想,说:“太远了,放心不下,不过,我会考虑。”

我必须承认这个距离的问题(因为独中不可能增加),到笨珍培群吧?如何解决交通问题?到居銮华中、巴株华仁寄宿?孩子那么小,怎样放心?除非有关家长是坚 决维护母语教育权利的一份子,否则,大多数对母语课题半懂非懂的新山家长而言,“进不到宽中,到附近的国中读就算了,学习的问题,最后还是要靠孩子他们自 己。”

我遇到的个案,就已经好几个家庭是这个样子。我们的教育、除了数理英化我们的教育,四年级2-4-3还不知如何编课、合格师资不足、课室不足、制度不平、 程度偏高的马来文科、家长无法放心地为孩子的教育进行选择、大学生毕业后失业…….还有比这些更糟的吗?!究竟是什么样的鬼政治、鬼政策,如此残忍地漠视 教育之本,一层层地将小朋友的求知欲、探索心撕开、碾碎?

虽然已经离开补习行列半年了,虽然已经不再是记者,但我对担任补习老师期间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点点滴滴还是耿耿于怀。今天终于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 原谅我真的无法像一些马青党员那样,说:“你们太悲观了,社会越来越进步,日子越来越好过,别把问题看到那样严重!”社会上有许多事物是记者是无法理性理 解、感性报道,许多时候,也只有在放下记者身份时,才能体会更加深刻、透彻。


No comments: